高鹽飲食導致多種疾病
我們先來看一組數(shù)據:
根據國民營養(yǎng)和健康狀況監(jiān)測結果,我國每人日平均食鹽的攝入量為10.5克,遠遠高于膳食推薦攝入量(6克/天);65% 成年居民都超過了建議攝入量,34% 成年居民的食鹽攝入量超過了推薦量的10%。
鹽攝入量過高,會導致多種健康問題。
胃癌
長期高鹽飲食會造成胃黏細胞與外界較高的滲透壓,可導致胃黏膜直接損傷,發(fā)生廣泛性的彌漫性充血、水腫、糜爛、潰瘍等病理改變,增加胃黏膜細胞發(fā)生癌變的風險。
攝入過量鹽分還會使胃酸分泌減少,從而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,降低胃黏膜的防衛(wèi)能力,因而增加胃部病變及發(fā)生胃癌的風險。
高血壓
鹽攝入過量引起高血壓的原因有:鈉離子過多會引起水鈉潴留,導致血容量增加,血壓上升;鈉離子可引起細胞水腫,使血管腔變窄等等。高鹽飲食還可以改變血壓晝高夜低的變化規(guī)律,變成晝高夜也高,發(fā)生心血管意外的危險性大大增加。
高血壓是腦卒中、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,因此鹽攝入過量會增加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發(fā)病風險。
據美國《新英格蘭醫(yī)學雜志》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,僅在2010年,全球大約165萬人因為鹽攝入過量誘發(fā)心血管疾病死亡。
骨質疏松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飲食中決定鈣排出量的主要因素就是人體每天攝入鹽的含量,換句話說,人體每天鹽的攝入量越多,尿液中鈣的排出量也就隨之增多,而且鹽的攝入量越多,鈣的吸收也會隨之越差。吃鹽過多,容易出現(xiàn)骨質疏松的癥狀。
腎病
飲食中的鹽分95%是由腎臟代謝掉的,鹽攝入過多,就會加重腎臟負擔,同時鹽中的鈉會導致人體水分不易排出,容量負荷過重,形成水腫,又進一步加重腎臟的負擔。
肥胖
英國科學家發(fā)現(xiàn),一個人每天多攝入1克鹽,肥胖的風險會增加25%。他們懷疑,可能是因為鹽改變了人體的新陳代謝和吸收脂肪的方式。
看清身邊的隱形鹽
有人說,控鹽很簡單,做飯少放鹽就行了。其實,除了烹調中看得見的鹽,很多吃著不太咸、甚至不咸的食物含鹽量也很高。
腌制食品
各類醬菜、罐頭、煙熏食品、酸菜、咸菜、醬豆腐、甜面醬、臘腸,以及加工肉類、半成品等都是高鹽食品。
調味品
醬油、沙司醬、甜面醬、蠔油、豆豉、雞精等,這些日常做菜常放的調味品都是“含鹽大戶”。
炒貨
主要指表面鹽分過多的炒瓜子、炒花生,以及加了鹽的各種堅果。
零食
薯片、話梅、餅干、蛋糕、冰淇淋、奶酪、肉脯等,都是含鹽量高的零食。100克的話梅中,含有近8克鹽,已經超過了我們一天的攝鹽量。
某些面食
方便面
很多人吃方便面時為了夠味,習慣放整包調味料和醬料。有人曾計算過,如果吃方便面時把調味料全都放進去,然后全部吃掉,鈉的總攝入量相當于8克食鹽。
掛面
目前市面上所售賣的掛面,2兩掛面中就含有3克的鹽。因此,倘若我們一頓飯吃了2兩掛面的話,就相當于把一天的鹽吃掉了一大半,再加上鹵的咸度就很有可能超過鹽的正常攝入量。
蔬菜
芹菜、茼蒿、茴香、各種蘿卜、空心菜、大白菜梗、南瓜、小白菜、黑油菜、芥藍、菠菜、胡蘿卜纓等,都是含鹽量高的蔬菜,其中茴香和芹菜的含鹽量排在前兩名。
控鹽做到這幾點
1
購物先看鈉含量
平時購買食品時,要養(yǎng)成看產品包裝上營養(yǎng)成分表的習慣。營養(yǎng)成分表上會標注食品的鈉含量,鈉含量低也就意味著食物含鹽較少。
2
家中備個小鹽勺
最新版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(2016)》建議成年人每天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,市面上的鹽勺,一勺就是2克,每人每天就是3勺鹽。
如果家里兩口人的話,每人每頓就是2克鹽。不管每頓吃幾個菜,一共就放2勺鹽。
3
多用天然調味料
烹飪時,盡量利用食物本身的鮮味,不放雞精、味精等含鹽的調味品??蛇m當利用蔥、姜、蒜、糖、醋等味道代替咸味,滿足口感;也可利用蔬菜本身的強烈風味,如青椒、番茄、洋蔥、香菇等,增加香氣。
4
烹調方式要健康
多采用蒸、烤、煮等烹調方式,多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,對于放了鹽的湯菜,避免喝菜湯。
要在關火后放鹽,鹽的味道停留在食物表面,咸味程度高,同時能達到限鹽的作用。
烹制含鹽高的蔬菜時,也可少放鹽,避免鹽攝入超標。
5
盡量避開隱形鹽
少吃含鹽量高的加工食品,如糕點類、腌制品等,多使用新鮮食材,少量多次購買,既減少了鹽的攝入,還能控制體重,一舉兩得。
6
老人孩子要當心
控鹽從娃娃抓起,嬰幼兒食物中,最好不要放鹽,這樣孩子長大后口味就會比較淡;老人由于味蕾敏感性變差,口味變重,容易多吃鹽,因此家人要注意勸導?!?